2025年3月13日,由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办,动物成像集群和实验动物中心承办的“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专题讲座在医学院综合楼205室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高虹研究员主讲,围绕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管理核心议题展开,吸引了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50余人参与。高虹研究员作为我国实验动物领域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生物安全标准制定与科研攻关,其研究团队在实验动物环境设施规范、突发生物危害事件应对等方面成果显著。
本次讲座主要从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的四大维度,即:实验动物特点及风险分析、动物实验职业健康安全、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与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高虹研究员首先从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入手,指出实验动物在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研发中的不可替代性,但也强调其潜在风险。同时详细阐述了动物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列举若干由于实验人员疏忽而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感染人兽共患病而致死亡的案例。
针对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高虹研究员详细解析了动物实验中可能暴露的生物危害,包括锐器伤、气溶胶传播及动物咬伤等,并提出分层防护策略。她特别强调,实验人员需根据操作风险等级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并定期接受生物安全培训,以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在风险管理环节,高虹研究员系统介绍了风险评估、监测与控制的全流程。她列举了实验室生物污染的种类、防护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制以及在动物实验中应对常见的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理方案。
报告最后聚焦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与建设标准。高虹研究员结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8),详细解读了不同级别实验室的物理条件、设备配置及人员资质要求等。她指出,实验室分类需与研究对象的生物危害等级严格对应,例如涉及高致病性病原体的研究必须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开展,并强调违规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此外,她还分享了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如通风系统维护、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呼吁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汪洌教授在总结中提到,高虹研究员的讲解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知,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会后多位实验动物管理人员与高虹研究员进行了积极地交流和沟通。此次讲座不仅普及了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分享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在实验动物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宝贵经验,更加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交流,为后期双方进行深入沟通合作奠定基础。